top of page

曼谷菩提寺:泰国传统宗教文化与医学按摩中心

 

曼谷菩提寺,因文物艺术特多,文化内涵丰富,被列为最受世界旅客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。同时,也是泰国传统医学按摩的发源地。早年,有泰国人民大学之称;现在,为外语导游专业培训实习基地。

菩提寺的位置就在大皇宫的南边,占地八万多平方米,分成两个区: “僧舍区”,是和尚、寺童住的地方;“佛陀区”,是建有佛殿、佛塔作为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。

菩提寺是大城时代留传下来的一座古寺,到了吞武里王朝郑王时代,才钦定为国寺(国家级佛寺)。1793年曼谷节基王朝第一世皇下令重建菩提寺,共花了七年的时间。到了第三世皇时代,再次下令把原来的大雄宝殿和讲经楼都拆掉重建,又增建了一座卧佛殿,两座大佛塔和许多景物;这次的建寺工程长达十七年。

 

第四世皇时代,又建了一座大佛塔。自此以后,菩提寺就不再有新的建筑。因此今天所看到的,都是曼谷节基王朝第四世皇和他以前的建筑物。不过一百多年来,维修工程,未曾间断。

 

 

 

由于菩提寺里有一尊列为世界最庄严美丽的卧佛,因此,国外旅客管称为“卧佛寺”。而到菩提寺参观的国际旅客,一般也都是先参观卧佛,再参观其它景点的。

供奉在卧佛殿里的卧佛身长四十六米,高十五米,在曼谷地区排列最大。卧佛先用砖头砌成,然后涂油漆、贴金箔儿。卧佛的足掌长五米,宽一点五米,足掌上以镶嵌贝壳刻画成一百零八项吉祥图,中间有一个法轮;根据婆罗门教思想这是伟大人物所具有的特征。卧佛足上的五个足趾包括卧佛的五个手指都一样长短,显示了“佛心平等,不生分别”的道理。而平常的人,因为有分别心,五个手指就出现了“三长两短”的样子。

 

在卧佛殿前方有四座大佛塔,其高度都是四十一米。中间的一座,贴着浅绿色瓷砖的,为曼谷王朝第一世皇所建,塔里有一尊“大觉佛陀”。大觉佛陀原来供奉在大城的大觉寺里,当大城沦陷的时候,缅甸军队知道这是一尊外层用纯金铸造的佛像,就用火烧烤佛身,把黄金都给剥走。当年第一世皇把这尊受到敌军严重破坏的大佛请到曼谷来,准备重新装修,恢复原貌,可是无法完成,就建了这座作为安

置大觉佛陀的大塔,并钦赐塔名:“大觉摩诃佛塔”。

 

第三世皇在位时,在大觉佛塔左、右两边,又建了两座一般模样的佛塔。北边,贴着蛋白色瓷砖的一座,为第二世皇所建的纪念塔;南边,贴着橙黄色瓷砖的一座,是第三世皇为自己建造的纪念塔。这三座塔的形状,称“十二棱角塔”,是曼谷时代初期最盛行的一种佛塔。

 

 

在三大佛塔后边贴着深蓝色瓷砖的一座,是第四世皇按照大城“悉素里耶泰皇后纪念塔”的形状所建造;游客可以沿着塔阶,爬到塔的中间位置去体验一下。在四座大佛塔的后边,有一座第三世皇建造的方型尖顶藏经楼。藏经楼外层黏贴彩色瓷砖,其三面设有亭榭,别有风格。

 

走出四大佛塔的出口,就是大雄宝殿的范围。在大雄宝殿回廊外头的四个角落上,各有一座曲殿,曲殿前边又各有一组五宝塔。排列在大殿回廊外头的小佛塔,共有七十一座。当年建造这么多佛塔,除了庄严道场之外,主要是作为王族安置祖先灵骨的地方。现在这些排塔,已经对民众开放,有意把先人灵骨安置在这些小佛塔里的民众都可以同菩提寺联系。

此外,在大雄宝殿院子里的各个角落上,也建有四座大塔,因此,菩提寺里一共有九十九座大小佛塔,如果把一些中国石塔也加起来的话,共有一百多座。

大雄宝殿有两层回廊,外层回廊内供奉着二百四十四尊古代铜佛,内层回廊也有一百五十尊。在两层走廊之间的四个方向,又各建有一座方位殿。环绕着大雄宝殿有道矮墙,称:“琉璃墙”。在琉璃墙之间,一共有八个大殿标志石亭,石亭里头都竖立着双数的大殿标志石,表示这是一座国家级的佛寺。

 

供奉在大雄宝殿里头的是一尊大城时代铸造的铜佛,佛座底下有第一世皇的灵骨。佛陀座前是一套由十一张大小桌子组成的供桌,刻工非常精致,还贴上了金箔儿,是第三世皇时代的手工艺品。这一套供桌的造型,成了后来制造供桌的模型。殿中的壁画,都出自名家的手笔;前、后两边是四大天王和诸天神像,左、右两边是佛陀应化事迹。

大雄宝殿一共有八扇殿门,门上是以“罗摩王故事”人物作为主题的镶嵌贝壳图案,也是第三世皇时代的作品,艺术品味都相当高。

在大雄宝殿双层回廊间的方位殿,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东殿。东殿里的立佛高十米,是原来供奉在大城大觉寺里的一尊铜佛,也是大城时代保留下来规模最大、最完整的铜佛。在本殿前方还有来自中国的石雕牌楼等。

 

 

菩提寺是一座拥有中国人物石雕最多的佛寺。传统的说法是:第三世皇时代,中国商人从泰国运输土产到中国销售,却从中国购买一些丝绸布匹和没重量的东西回来。因为船身太轻,只好装载一些石雕,增加船的负载量。回到泰国后,商人就把石雕献给国王,再由国王分配到各个佛寺去陈列,而菩提寺就分配到最多。另一种说法是:这些石雕可能是第三世皇向中国订制的。否则的话,中国的石雕厂不可能会有这么多现成的石雕供应;这表示说,第三世皇陛下对中国石雕“情有所钟”!总的来说,就是在中国的寺院里,也未曾见过规模如此大,数量那么多的中国式人物石雕。

泰国传统宫殿对殿顶和山墙上的装饰都非常讲究。如果是一座国家级佛寺,双斜形的殿顶经常有三层重檐,重檐上有所谓 “龙首”、“龙身”、“龙鳞”、“龙腾”、凤尾”等构件装饰。雨檐下的山墙上则经常以木刻或泥塑那罗延天王驾金翅鸟图作装饰。但是菩提寺的卧佛殿和大雄宝殿的山墙,却采用了中式花纹代替了传统的装饰。这就说明了第三世皇陛下偏爱中国建筑艺术。以此类推,只要看到采用中式花纹作装饰的山墙,就很可能是第三世皇时代所建造的佛寺。

 

在大雄宝殿外边一共有十座凉亭,因为是一排排的样子,也称排亭。这些排亭里的墙壁上都有第三世皇时代雕刻的图文,其内容包括“佛学”、“艺术”、“文学”、“医学”等四大学科。其中属于传统医学和按摩治疗这一学科,最受重视。上述十座凉亭中,就有两座开设为专门提供按摩教学和按摩服务的地方。因为这里是泰国传统医学按摩发源地,百多年来造就了无数的泰医和按摩师。他们学有所专后,就到各地传授菩提寺传统医学和按摩治疗技术。尤其是按摩技术,可谓名扬国际!现在,除了泰国人民以外,每年都有数千名国际人士前来菩提寺学按摩。根据记载,共有135个国家的人士来此学习,其中又以日本、韩国、英国、法国、德国人最多。

 

bottom of page